发布时间:2024-11-24 23:23:06 来源: sp20241124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今年以来,县域小城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不少“宝藏小城”持续破圈,县域游彰显出澎湃的生机与活力。
多个平台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在一二线城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的同时,“县域游”也明显升温。携程数据显示,国庆假期一、二线城市旅客带动乡村游订单增长超60%,县域游订单同比增长20%。
文旅下沉与消费需求的“双向奔赴”,让县域与乡村结出文旅“新果实”。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高品质、个性化的文旅体验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追求。这些“小而美”的县域目的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远离都市喧嚣、尽享田园风光的休闲体验,还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
——依托农业农村资源,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宝藏小镇”有“看头”更有“玩头”。不少县域小城将手工制作,采摘,垂钓等活动与旅游结合,大力发展“县域游+”,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美好生活。
“三月赏花、五月摘桃、十月收红薯和花生,农场根据农作物的成熟期,将园区进行规划,让游客月月都想来,每次来都有新鲜事儿。”河北三陵乡黄窑村和顺农场负责人黄强告诉记者,今年引进了专业化的文创团队,围绕着农场内的项目策划文创旅游,比如将修剪下来的桃树枝进行手工DIY、举办篝火晚会等各种娱乐活动,十一假期期间吸引来不少城市游客打卡消费。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产业+文化”让游客常玩常新。加快推动县域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游客在旅游过程可以更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西葛仙村依托畲族特色民俗文化,举办火虎舞、板凳龙、火裙舞、烧宝塔、火壶等一系列特色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山西昔阳县西南沟村,扭秧歌、威风锣鼓、拉话等特色民俗表演让游客感受到了昔阳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广东佛山禅城区新建千亩农业公园,以文化品牌营造为亮点打造佛山禅城文化,引来游客纷纷打卡……县域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文化氛围,让历史文化更加可感、可知、可参与。
——擦亮乡村生态底色,让县域游持续焕发活力,“慢”游玩出“松弛感”。如画的秋色,激发了人们的出游热情,不少游客和市民选择自驾前往美丽乡村畅游,享受慢节奏、原生态的美好时光。
浙江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游客们在白茶主题茶园体验活动中,品着茶香,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通过非遗竹编文化互动体验,见证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传承的力量;走在畲乡风情街上,听畲族民歌、欣赏响木舞、制作特色美食……在这里,经济与生态双赢、文化与旅游交融的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从文化游、美食游,再到生态游,“县域+”开发出无数增长点与无限可能性。近年来,县域旅游蕴含的丰富文旅潜力与经济增长点正在被人们持续挖掘——春季到安吉采茶,秋季到篁岭看晒秋。应时而生、因地制宜的旅游资源供给,奠定了丰厚的资源积淀与出行选择。
《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
“一个市场下沉、需求升级的大众旅游新发展阶段已经到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人少景美”“各具特色”是县域旅游的魅力所在,必须满足游客对差异化、小众化旅游产品的需求,让游客在每一次旅行中都能收获不同的体验与记忆。
为了让更多“小众风景”进入“大众视野”,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市民下乡消费;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旅游攻略”,列出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地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优化配套设施,打造更丰富的旅游新供给。
业内人士表示,“奔县游”正成为推动县域旅游发展的新热潮,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地小县城依托丰富资源,积极开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产品,并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这一潮流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经济发展,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领略到乡村的独特魅力。小县城应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持续释放促进地方发展的“大能量”,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县域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责编:乔业琼、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