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1:07:54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日喀则8月29日电 题:医疗援藏30年 援助方与受援方共同守护西藏民众健康生命线
中新网 记者 赵朗 贡桑拉姆
手术室内,上海援藏医生带领本地医生正开展当地首例高难度的腰椎骨折微创手术, 中新网 记者见证了这场手术的成功。这里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它所在的城市人口数量居西藏自治区第二,仅次于首府拉萨。
图为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援藏医生(右)与本地医生共同开展首例高难度的腰椎骨折微创手术。赵朗 摄30年来,一批批援藏医生走上高原,与西藏本地医生合力守护着西藏民众的健康生命线。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医疗援藏成为对口援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自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实施以来,西藏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为快速。
医疗援藏以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受上海、山东、黑龙江等地医院的支援。冯祥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2009年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这里工作。得益于医疗援藏资源,他曾多次到上海培训,同时在医院培养下,已成为院里的业务骨干。
他说,本院医生和援藏医生共同努力,骨科先后开展了20项首例手术新技术,如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等,不少技术已经在本院落地,“我们这些医生在医疗援藏中获益,但最终受益的都是老百姓。”
与最初建院相比,如今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快速提升,仅骨科年接诊量约13000人次。
图为医生冯祥(右二)和同事们在查房。赵朗 摄因医疗援藏,冯祥和同事们不断掌握医疗新技术。其中,上海市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带来的儿童髋关节脱位、膝关节置换等技术也在骨科落地并延续。他曾参与过该批援藏干部、今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创立的“格桑花之爱”——西藏日喀则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治公益项目。该项目自2013年创立持续至今,已经成为上海卫生援藏事业的一张名片。
杨晓东说,创立十余年,已有600余名大龄重症DDH患儿从西藏来到上海免费做手术,700余名早期、轻度的DDH患儿在西藏当地得到成功的保守治疗,70余例在当地完成手术矫治。
中新网 记者寻访到了该公益项目首位受益人德庆白宗,被救助时仅七八岁,如今已大学毕业,刚考上事业编,成为一名老师。她说:“这次救助改变我和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开展以来,形成“以省包院、以院包科、组团帮扶、共同发展”新模式。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通过持续变“输血”为“制血”,该院在西藏七市地中率先实现“创三甲”的突破,并开始向“强三甲”迈进。
图为拉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援藏医生与本地一生交流患者病例。贡桑拉姆 摄北京市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时任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援藏主任刘揆亮表示,2018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连续选派骨干力量担任消化内科援藏主任,帮扶优势学科建设。经过六年发展,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从一个2017年才脱离大内科独立建科的年轻科室,迅速成长为在西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专科。
北京市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宁介绍,通过历届援藏医生的努力、本地医院的付出,2022年8月,该院率先在西藏全区完成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西藏自治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
他说:“进藏后,无论工作生活,我们也在接受本地同事的帮助,帮我们尽快融入新环境。我们这一批进藏不足一个月,已经与本地医生共同开展了170余台手术。”
西藏自治区卫健委数据显示,自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开展以来,184家支援医院派出10批近2000名专家支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期间,已累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400余项,打包“移植”先进经验1800余项,填补当地2500余项医疗技术空白。培养了4800余名西藏本地医务人员,参加跟岗学习及各种学术交流年均5千余人次。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兰在采访中表示,中央及其他省市对西藏进行对口医疗援助是缩小西藏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的差距,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之策。(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