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与北大农研院实现“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1-01 18:22:19 来源: sp20250101

原标题:山东潍坊与北大农研院实现“双向奔赴”

山东省潍坊市是我国高品质西瓜的重要产区,但红瓤西瓜多,黄瓤西瓜少。黄瓤西瓜存在易裂果、糖度低、不耐储存、抗病性差等缺点。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农研院)邓云研究员团队育成袖珍黄瓤西瓜新品种——优梦W106,一举破解了上述痛点。

优梦W106是北大农研院于近日对外发布的十项农业科技转化成果之一。北大农研院此次发布的成果涵盖作物育种、健康食品、智慧农业等领域。5月27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上述大部分成果已在山东当地转化。

坐落于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的北大农研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基础教学在北大,科学研究在潍坊,成果转化在山东”的运行模式,北大农研院致力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试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性、引领性、平台性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创新策源地。

“研究农业一定要到农业最活跃的地方”

驱车驶出潍坊城区,往东南方向大约25公里处,便是北大农研院所在地。其面朝广袤水面,背靠巍峨峡山。

2018年,党中央对山东作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并两次对“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给予肯定。

“我们的目标是建一个农业方面最好、最高端的研究机构。研究农业一定要到农业最活跃的地方,到农业做得好的地方。山东是全国农业做得好的省,潍坊又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城市,所以我们选择了潍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大农研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邓兴旺向记者介绍。

在北大农研院展厅里,各种高科技项目琳琅满目:拥有3项国内授权专利,6项国际授权专利的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体系;以耐裂,高抗性,口感丰富为特色的口感番茄T106;还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洁田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培育耐大豆除草剂的玉米,使大豆、玉米可用无人机一体打药,不再“除草难”……

越来越多北大农研院的成果被潍坊市乃至山东省企业认可、转化。今年1月,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北大农研院谈到该院推动成果转化的努力时,提到一组数据:北大农研院转化5个盆栽番茄、4个西瓜新品种给潍坊本土企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洁田技术在黄淮海地区推广30万亩;为潍坊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和玄康种业提供生姜脱毒组培苗生产技术支持,每年培育脱毒姜苗100万株,年产有机生姜2400吨,年产值7200万元……

“在这里做科研,我很心安”

邓兴旺长期俯身在田间地头,脸晒得黝黑。相对于办公室,他更喜欢待在实验室或者试验田里。

他的研究领域为植物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植物非编码RNA功能、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水稻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设计育种。在这些领域,他做得风生水起:因为在植物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被耶鲁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他在《细胞》《科学》《自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其研究成果成为行业标准……

记者注意到,北大农研院的专家们拥有两种身份:科学家和教育家。一方面,他们在峡山水库之畔、在青山绿水中醉心科研,转化成果;另一方面,他们中的部分教授也是北大教师,为学生上课是分内之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将科研课题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心得感悟。

“北大农研院有邓兴旺、张兴平等名家领衔,还有一大批优秀上进的科研工作者日夜钻研,先进的发展理念加上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里。”2022年底入职北大农研院的黄晓华说,“在这里做科研,我很心安。”

越来越多像黄晓华这样的人才加盟,北大农研院有了发展后劲,山东省将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落地到这里。

北大农研院党委副书记刘凡子介绍,该院已建成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和41个独立课题组,聚集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近700名,拥有2个院士团队,14个国家级人才团队,16个省级、市级人才团队,9个其他团队。

他们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看中了北大农研院的平台,期望在潍坊这片创新热土上作出贡献。

“我们计划建成30个世界前沿实验室,将北大农研院打造成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邓兴旺对实现这句话很有信心。

(吕 力 记者 王延斌)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