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54:32 来源: sp20250108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1985年,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一个农业考察团访问美国。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小镇,他结识了几位普通美国民众,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书写下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如今,在习近平主席关心下,一批来自马斯卡廷的美国中学生,飞越大洋、跨越万里,来到中国访问交流,同中国伙伴们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友谊传承”之旅。
“不同并不会阻止我们成为朋友”
“很高兴有机会到中国来”“一路上我都很兴奋”“北京的马路很宽阔,道路两边的鲜花真漂亮”……
4月17日,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抵达北京,开启为期8天的研学之旅。在酒店大堂,拖着行李、还在排队办理入住的美国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前来迎接的中国学生分享起各自的见闻和感受。
这是今年第二批到中国交流学习的马斯卡廷中学生。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随后,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致信习主席,表示希望马斯卡廷中学也参与这一计划。在习近平主席关心下,1月24日至30日,马斯卡廷中学首批20多名学生来华交流访问。
此次研学团中的32名学生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为帮助他们更快适应中国生活,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32名中国学生与他们一一“结对”,共同踏上友谊之旅。
北京是研学营的首站,春意盎然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庄严宏伟的故宫、巍峨雄伟的长城和书香满园的中国学校,都给来自大洋彼岸的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
18日下午,研学团一行来到科学家钱学森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了热烈的欢迎活动,中美青少年一同体验古琴、投壶、京剧、民族舞蹈等一系列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
4月18日,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学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中国学生一同体验民族舞蹈。(新华社发 刘尊栓 摄)
“我喜欢跳舞,在美国也常跳。今天体验的中国民族舞蹈,与我平时在美国跳的舞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这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真是让人难以忘怀。”美国学生阿乔·阿贾布激动地说。
服装设计体验课上,凯登·卡利格在中国小伙伴袁弋凡的鼓励下,穿上了一件自己参与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白衬衫。面对媒体镜头,15岁的凯登·卡利格略显羞涩:“这里有很多高大的建筑,跟我的家乡不太一样。我和中国小伙伴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交流起来也还有一点语言上的障碍,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友好和帮助,我很感谢。”
袁弋凡说,她跟凯登·卡利格年龄相仿,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彼此在课程安排、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不少不同。“但这些不同并不会阻止我们成为朋友。我们互相分享了生活里的趣事和烦恼,发现我们都喜欢坐过山车和逛主题公园。”
19日一早,研学团一行来到八达岭长城。微凉的山风中,同学们举目远眺,披上新绿的燕山山脉巍峨绵延,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美国学生里斯·斯蒂芬斯说:“连绵不断的山脉让我想到了美国,我的家乡。这里很美,人们比想象中更热情。我喜欢旅游,希望有一天能再来中国到处走走。”
“共同种下一棵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树”
20日,研学团一行来到河北,在鼓乐队热情洋溢的欢迎曲中走进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与这里的小伙伴们一同学古诗、打乒乓球、包饺子……
习近平主席在艾奥瓦州的老朋友卢卡·贝隆、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国友好委员会主席丹·斯泰恩、1985年石家庄市赴美农业考察团成员白润璋等双方友好人士,为年轻一代讲述了习主席1985年访问马斯卡廷以及中美人民跨越时空、真诚交往的故事。
每每听到动人之处,现场不少孩子流下感动的眼泪。
4月20日,中美学生来到河北正定“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结伴种下“友谊之树”。(新华社记者 张粲 摄)
17岁的中国学生马傲轩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美国小伙伴索耶·泽克注意到了这个动作,轻轻拍了拍马傲轩的肩膀。“听了这些故事我也很受触动,保持长达近40年的友谊并不容易。这告诉我们,人们可以和与自己不同的人建立友谊。我和马傲轩关系很好,这几天我们总待在一起。”索耶·泽克说。
马斯卡廷中学12年级学生克里斯蒂娜·德弗里斯说:“因为近40年前结下的友谊,我今天有机会来到中国,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她表示很幸运在这里结识中国小伙伴张温和,“几天来,她帮助我翻译,带我去想去的地方,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卢卡·贝隆希望美国学生能够“成为海绵”,尽可能多地从中国之行中汲取养分。“我希望孩子们能从我们这一辈人的故事中看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可以延续的。”他说,习主席同马斯卡廷居民的交往为两国青年树立了榜样。美国学生应邀访问中国,为增加相互了解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代人将友谊的火炬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20日下午,中美学生一同来到河北正定“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结伴种下挂着各自名牌的“友谊之树”。
17岁的美国高中生科林·米雷奇说,“老朋友”的故事让他很受鼓舞。“这些故事教会我要珍惜友谊,尤其是与中国伙伴们跨越万里的友谊。今天共同种下一棵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树,不仅在我和中国伙伴之间建立了实实在在的纽带,也象征着美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科林·米雷奇说,他和中国伙伴们在此行期间分享彼此的理想,都期待一同成长为更好的人、成为更亲密的朋友。
看到孩子们为友谊之树填土、浇水,白润璋感慨地说:“习主席给我们种下了一棵友谊的参天大树,现在孩子们又一起种下友谊的小树,这些小树一定会茁壮成长。”
“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
在河北,研学团一行还游览了石家庄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中国“国宝”大熊猫;参观雄安印象展馆,通过立体沙盘模型、数字讲解员体验新区建设脉动;走进雄安悦容公园,在亭台楼阁、回廊水榭间感受中国园林之美。
最让孩子们感到兴奋的当属看到大熊猫。“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大熊猫,绝对是永远难忘的经历!”17岁的马达琳·希普皮满脸兴奋,“我要把照片发给妈妈,她一定会和我一样爱上这些可爱的大熊猫。”
就在孩子们参观大熊猫馆两天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旧金山动物园于19日在北京签署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意向书。双方将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争2025年一对大熊猫落户旧金山动物园。
克里斯蒂娜·德弗里斯的家人早上刚刚给她转发了这条新闻。“我的理想是当动物园兽医,现在我知道,我要努力到旧金山动物园当兽医了。”她笑着说,大熊猫将成为她和中国的特殊联结。“以后每当我看到大熊猫,就会想起这次愉快的中国之行,想起我可爱友善的中国朋友。”
马斯卡廷中学9年级学生阿比盖尔·谢尔询问她的中国小伙伴鹿珉嘉:“你喜欢什么颜色?”得到答案后,她买了两个熊猫钥匙链,一个留给自己,一个送给鹿珉嘉。“紫色和粉色的钥匙链放在一起是如此地相配。”阿比盖尔·谢尔得意地展示着钥匙链,“当我回到美国,友谊依然陪伴在我们身边。”
习近平主席1985年访问马斯卡廷时的房东德沃切克先生之子盖瑞·德沃切克与研学团同行。看到孩子们结下如此深厚的友谊,他欣慰地说:“能成为朋友真是太好了。研学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就是两国年轻人发现彼此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意识到,这次旅行可能成就了一生的友谊。”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更快,转眼就到了研学团中国之行的最后两天。23日至24日,研学营一行来到上海,参观豫园、夜游外滩,走进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亲身感受浦江两畔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马斯卡廷中学11年级学生克里斯蒂娜·库尔特在豫园为父母买了一双筷子作为礼物。她说,如今的马斯卡廷承载了更多中美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和期待。“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很多温暖,也期待着中国朋友到我的家乡做客。只要互动能够持续下去,美中人民友谊一定能长存。”
4月23日,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学生在上海外滩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置身上海外滩美丽的夜色之中,美国学生爱尔兰·霍尔伯特惊叹于陆家嘴群楼流光溢彩的迷人景象。“中国之行让我近距离感受了中国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同这里的小伙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去之后,我会告诉家人、朋友,他们都应该至少来中国一次。”
15岁的瓦莱里娅·巴尔塔扎尔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中国,十分恋恋不舍。“我会记得有趣的中国传统课程、博物馆新奇的展品、各种好吃的食物,还有可爱又热情的中国小伙伴们。”她说,自己现在更能理解研学团名称“友谊传承”的意义。“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回国之后,我会鼓励上小学的妹妹学习中文,鼓励她到中国来,交中国朋友。我想这就是我传承这份友谊的方式。”
(责编:张泰运、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