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蓝色粮仓”建设 海洋领域专家共话海洋渔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01 01:28:30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青岛6月13日电(胡耀杰 王禹)“推动蓝色转型,建设蓝色粮仓,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崔利锋在出席12日举行的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当日,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举行。多位海洋领域有关院士专家相聚“蓝色粮仓”高端论坛,为发展海洋渔业凝聚智慧和力量。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依海而生,向海图强,更是发展“蓝色粮仓”的题中之义。崔利锋在致辞中指出,未来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主要途径和增量将主要来自水产养殖。“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但未来也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等困难和问题。”

6月12日,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举行。刘邦华 摄

  针对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作学术报告时表示,在陆域和近海养殖空间趋紧的情况下,蕴含广大潜力的深远海养殖是建设“蓝色粮仓”、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他提出,“蓝色粮仓”挺进深远海最重要的是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两个链条。

  “要从产业链上游的苗种繁育、饲料研发,到中游的养殖设施与装备设计,再到下游的产品加工进行创新,并建设深远海养殖的完整产业链,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麦康森说道。

  水产品加工一边连接渔业生产,一边直接面向市场,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表示,水产品是重要的食品来源,而且营养丰富,对保障人类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而水产加工作为渔业生产的延续,能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带动渔业经济增长。

  他表示,应加快促进水产品深加工,提升水产品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水平,拓宽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努力把“蓝色粮仓”这篇文章做精做好,让“蓝色粮仓”愈发充裕稳固。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上,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涉海高校院所共建,定位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种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产业进行技术开发、转移和熟化的高水平研发平台,成为种业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策源地,突破系列种业核心技术,提升蓝色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本次大会由青岛市政府、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会上,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建设的山东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共同体将围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坚持产业导向、政府推动、高校领衔,聚焦现代海洋渔业、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产业领域,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力争利用3年至5年时间,建设成为引领全国、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