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追风者》收官,成为全网首部热度破万的谍战剧

发布时间:2024-11-14 18:59:30 来源: sp20241114

  电视剧《追风者》收官,成为全网首部热度破万的谍战剧

  信仰力量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本报记者 李夏至

  昨晚,电视剧《追风者》在央视八套迎来大结局,魏若来、沈图南等主要人物的最终命运一一揭晓。剧集收官,演员们纷纷在微博与角色依依惜别,而剧情相关的关键词也再次冲上热搜。该剧已成为2024年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剧集,同时也是全网首部热度破万的谍战剧。《追风者》以实力全民破圈。

  让英雄回归平民本色

  《追风者》采用了小人物叙事手法。据《追风者》主创透露,创作者充分考虑到这些年革命叙事手法的变迁,同时也兼顾当下年轻群体和收视群体的观看习惯,没有按照传统英雄传记的方式去呈现这些响当当的“大人物”。剧集开篇处,资质和学历都不太拿得出手的魏若来,面对精英遍地、门槛颇高的国民党“央行”职场,小人物跻身于乱世的卑微形象扑面而来。

  哪怕被“央行”特别顾问沈图南看中,并幸运地成为顾问助理,魏若来依然是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他一心报国,自以为跟着沈图南这种精英就能实现人生抱负,但在重大事件中一次次被现实击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充斥了魏若来的职业生涯。创作者认为,让魏若来真切地感受到他所在体系的贪腐与黑暗,他对于世界现状的认知才来得真切。

  剧中,魏若来先后历经了假币案的颠倒黑白,建设库券让七宝街的邻居们死伤惨重,一次次重击让他越来越失望,他也曾试图去做反抗,却被当做替罪羊承受恶果。初到苏区的魏若来并没有坚定选择共产党,是邻居方玲被高利贷逼死的悲剧再次刺激了他的扭转。当魏若来真正意识到“金融只是一个工具,放在坏人手里就是杀人的刀,放在好人手里是耕田的犁”,他才真正选择了新的信仰,并将所学投入到苏区金融体系的建设之中。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让主角历经了完整的信仰闭环,剧情承接均有严密的逻辑依托,人物的转变也合乎情理。

  以写实手法表达信仰力量

  近年来的主题剧展现青年人的信仰是创作上的一大特色,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解读一代代革命者的精神追求,以真实的力量打动人,也是信仰表达的一个创新。

  《追风者》除了细致入微地讲述魏若来的徘徊、犹豫和抉择过程外,也为人物铺垫了厚实的生活化叙事内容。魏若来首次出现时,是给江西同乡会算账的小账房,他凭借个人天赋在财务专科学校读书,但因为生活拮据而不得不住在上海闸北的七宝街。他的职场与生活呈现两个截然不同的面貌,“央行”部分的光鲜亮丽都是虚名与浮华,作为普通百姓一面的七宝街居民才是他人生的底色。

  剧集花了很多篇幅来展现七宝街邻里之间的关爱与热络,精明能干的房东周姨是个嘴硬心软的上海老阿姨,讲究义气的黄包车夫阿文是魏若来可以直接倾诉心事的好兄弟,从老家前往上海投亲的牛春苗给魏若来带来苏区的真实状况,他们共同构成了魏若来这个人物立身于社会的横切面。

  魏若来始终没有脱离过平民底色,而他的善良和纯真驱动他的救国理想具象化为守护七宝街百姓的生活。当魏若来历经了一次次金融风波,眼看着普通民众陷入国民党政府的金融圈套,家破人亡,腐败政权利用民心、搜刮民脂民膏的本质昭然若揭。

  这些家长里短的烟火气绝不是随意可删改的“闲笔”,恰恰是在这些烟火气的故事里,逐步帮助魏若来厘清了现实与梦想,明确了“到底哪个主义才可以救中国”的根本答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这种信念在魏若来与七宝街居民共同经历的一次次重大事件中变得可信而具体,它不再是留存在纸张上的文字,而是成为了历经事实反复检验的真理。

  在青少年中收获高口碑

  《追风者》播出后,在观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观众中收获高口碑,贴近当代青年,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追风者》在学生群体中火了起来,很多中小学生持续追看,还把魏若来的故事写进了作文。一位网友晒出了正在上二年级的儿子的作文,文中写到,“故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振兴中华这个责任不在其他人身上,而在我们青少年身上。”

  追剧的台湾青年沈宏叡表示,“真的停不下来”,他说,《追风者》让我由衷对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战肃然起敬,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不少观众认为,该剧节奏紧凑、角色鲜活,让信仰深植于历史中,拍出了一部能真正与时代呼应、与青年人共振的作品。

  (北京日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