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为春耕增效,促“粮田”变“良田”

发布时间:2024-11-18 13:47:50 来源: sp20241118

  人民网评:为春耕增效,促“粮田”变“良田”

  ——“抓好春耕春管”系列评论之三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吉林省公主岭市,实施凿排水渠、钻水源井、保输配电等工程,老百姓说,“好田值得好好管,田好更得好好干”;山东省嘉祥县国庙村,田成方、渠相连,农机开得进来,春管更省心;广西钦州市屯南村,修建田间道路、完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推广绿肥还田,农民的种粮热情日渐高涨……从北到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为粮食生产提供丰厚的“沃土”。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有地才有粮,有好耕地才能多打粮、打好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这不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而且事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实现增量与提质的共进。

  建设高标准农田,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什么要注重生产能力的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形势中,有答案。看国情、地情,我国耕地质量水平总体偏低,水土资源匹配不协调,耕地退化形势依然严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耕地“变薄、变瘦、变硬”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可以说,耕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的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了。因此,多措并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好用好耕地这一宝贵资源,是形势使然也是现实需要。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系统工程,也要因地制宜。这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一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采取不同举措,持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着力提升耕地地力。有的整治田块,使“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有的修建田间道路、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为农田排涝水肥一体化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有的开展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工作,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凡此种种表明,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改造、提升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才能让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更高,形成一批现代化农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落实好这一重大部署要求,理应从多方面入手,形成路线图和施工图,在完善政策与要素保障上持续发力。比如,加强资金保障,完善多元化筹资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又如,实行高标准农田特殊保护,将其纳入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等年度考核评价,切实防止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因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再如,加强建后管护,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加强专业管护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管护水平。对高标准农田来说,要做到建一块成一块、成一块护一块,确保良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

  当前,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扎实推进春季农业生产。用心经营好每一寸耕地,用力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确保土地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就能喜获一季又一季的丰收,让粮食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人民网-观点频道 霍木)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