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展现文化遗产魅力

发布时间:2024-11-22 00:42:05 来源: sp20241122

  如何让大众对文化遗产产生更生动具象的认知,提升游览的趣味性、艺术性?这给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新课题。

  “舞态良渚”是舞蹈工作者2018年发起的良渚申遗社区艺术教育项目,历时6年,共创作7部沉浸式作品,包括《良渚符号》《良渚之赋》《丰收乐舞》《瑶山雅集》《莫角山雅集》《博物院雅集》《大屋顶雅集》。

  以作品《良渚符号》为例。创作者从文物符号解读入手,选取良渚博物院最具代表性的陶罐及其刻画符号,提炼其中的文化元素,以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方式来表达。

  除了舞蹈动作的编创,与文化遗址环境交融的场景设计也是增强互动体验的要素。作品《丰收乐舞》选取良渚遗址中埋藏炭化稻谷的池中寺粮仓遗址及其周边的稻田区域,融合舞蹈、音乐、装置艺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设计场景路线和互动方式,营造沉浸式、趣味性的体验。

  我们还将提炼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意课程。在学校、博物院、艺术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地开展,这些课程尤其受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欢迎。一位良渚文化村社区的妈妈说:“以前‘良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名字,但经过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良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通过舞蹈呈现,文化遗址的概念走出了物理空间,走进日常生活。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在对良渚遗址地进行评估时,对该项目促进文化遗产融入当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构建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做出了高度评价。

  良渚遗址与大地湾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大型聚落遗址。近日,我们参与《天水之门》4D电影的拍摄,以大地湾遗址的出土文物及考古场景为创作题材,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文化、文字符号及宫殿式建筑中获取素材和灵感。拍摄过程中,根据考古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复原搭建了中国最早的原始宫殿建筑场景。舞者们手持绳纹陶鼓,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穿梭于“宫殿”之间,将折叠的文明时空打开,铺陈在观众眼前。影片用舞蹈语言打开“天水之门”,成为表现文化遗产的创新尝试。

  艺术创作为文化遗址的多元阐释开辟了新的空间。这样的实践仍在继续。

  (作者为“舞态良渚”项目负责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5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