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研学要打好“湾区”“科创”牌

发布时间:2025-01-10 09:38:08 来源: sp20250110

  太火了!经评估8月3日至6日的现场客流情况,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决定8月8日起取消免预约现场登记,恢复全员预约制度。

  这只是暑期全国文博场所火爆的“冰山一角”。多家平台数据显示,虽然今年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但是仍然挡不住研学旅行的热潮,北京、南京、成都、敦煌等地纷纷进入了全国最热门研学旅行城市榜单。相对而言,整体上,广东虽然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但是特色研学资源挖掘得还不够,研学旅行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蔡华锋 叶绮涵

  全国暑期研学订单成倍增长

  随着暑期过半,研学旅行也进入了出行高峰期。“今年暑假研学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68%。”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最热门研学旅行城市TOP10分别是北京、上海、呼伦贝尔、南京、成都、敦煌、西宁、银川、中卫、贵阳。而在途牛平台上,研学旅行热度较高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敦煌、洛阳、西双版纳。

  在这两份榜单上出现的城市,如重叠出现的北京、南京、成都、敦煌等,普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

  携程数据显示,热门的研学主题包含亲近自然(自然地理类)、户外活动(体验类)、历史人文(历史类、人文类)、科学探索(科技类)。“而在增长方面,今年增长迅速的研学主题有博物馆讲解类、科学探索类、动植物保护类等。”携程方面表示,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历史古迹等人文主题的研学旅行,除了敦煌、国博、故宫研学等暑期热门产品外,三星堆以及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大展都是今年暑期预订火爆的产品。

  在途牛平台上,自然类、历史类、人文类主题的深度体验类研学产品更受青睐。该平台推出的“太原研学2日游”“云南南华蘑幻童年7日游”“南京研学4日游”等研学产品预订热度较高。特别是夏季限定新品“云南南华蘑幻童年7日游”,带领青少年到“野生菌王国”南华县实地体验采菌子的快乐,行程涵盖了自然科普、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妙趣横生的实践课堂吸引了很多热爱科学探索的青少年群体。“今年我们适当增加了研学旅行产品供给,国内方面的研学产品主要围绕自然探索、人文历史主题的沉浸式体验。”

  此外,AI、人工智能等科学探索主题的研学旅行也很受欢迎。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暑期热卖的科学探索类夏令营产品,前往名校名企进行科技研学,如行程中可安排参观访问深圳大疆无人机、国家基因库、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关注度相对较高,“另外,大熊猫保育、大象铲屎官等亲近自然类的研学产品也是今年暑假的热门产品。”

  广东暑期研学旅行供求皆旺

  香云纱制作、打鼓舞狮、武术体验……今年7月,佛山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迎来了一批批留学生游客。通过观赏传统醒狮、南派武术,并“拜师学艺”,他们感受到了岭南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在前不久结束的“2024年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中,超过80名粤港澳青年登罗浮山、逛水东街、参观TCL电视液晶产业园……以惠州为“一角”,他们瞥见了广东丰富多元的文化宝藏。

  今年暑假,广东研学旅行市场亮点纷呈。从需求端,结合了“学”与“游”的出游方式,成为许多广东家庭的首选;诸多粤中小学校也基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承办机构、基地合作推出了省内外的研学课程,涵盖文博游、工业及红色旅游等主题。

  除了学校组织,广义上以旅行机构主导的研学游,亦在“暑期档”焕发出蓬勃生机。6月以来,包括广之旅、广东中旅等组团社纷纷推出研学主题线路,热度、收客量居高;港珠澳大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成为新晋热门研学目的地。

  在此之前,广东已为迎接暑期“研学季”做了充足准备。以文博场馆为例,暑假期间,全省博物馆精心准备了927场展览、204项教育研学活动;包括正佳广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横琴星乐度等目的地,亦推出多种暑期特色研学课程。

  “假期带孩子去报研学团,挑得眼花缭乱。”社交平台上,有广东市民如此反馈。不少业者也感受到今年暑期研学产品愈发丰富且体验感亦在提升。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中法旅游学院)教师石伟表示,通过对省内部分研学基地的调查,他发现研学旅行产品越来越注重体验与教育的结合。“产品如今更精注于研学课程的升级,突出岭南文化的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粤企也借暑期热度、加快研学品牌的打造。比如广州航起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就以航空为主题,推出看展、飞行员体验、卫星制作等多种研学课程,成为该类夏令营的头部品牌。江门“一马研学”则专注于户外主题课程,丰富的生态场景、寓教于乐的农耕体验,成为不少亲子家庭的“心头好”。

  广东研学优势

  市场发展 需求导向构建产业根基

  广东研学游市场的火热,与其发展环境息息相关。

  从需求端看,庞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为研学旅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业者指出,作为全国第一旅游大省,广东的研学旅行需求同样旺盛。这在如今旅游升级趋势下更为凸显。

  从需求出发,市场导向正是广东发展研学游的一大特点。“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也意味着企业、机构会留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据此即时调整产品供给。”“适时而变”让行业得以自觉向优对标、形成良性竞争提质的发展环境。

  此外,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也将勇立潮头敢为先的发展理念不断注入研学活动中。比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研学旅行社会组织——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率先建立起行业标准、营地认证等,并加强人才培训;广之旅则是业内首批成立研学旅行专项部门的旅行社,曾举办首届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大赛,并设计了第一批研学旅行课程。

  当下,研学旅行品质化、规范化发展成为重点。近年来,广东加快相关标准建设,持续开展承办机构、研学基地等认证。截至2023年底,由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认证的“广东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已达到172家。

  研学之“育”,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为增强研学行业人才储备,系列政策与举措也在出台落实。今年初,教育部宣布新设研学本科专业,在此之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已纷纷开设研学旅行专业,并开发出了校企联合等有效培育模式。

  “近几年,我们也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研学旅行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特别关注研学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希望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进一步促进跨学科融合、培养更多研学旅游专业化人才。”石伟表示。

  产品供给 场景升级加速“学”“游”融合

  从博物馆、工厂到农田、生态景区……当下,研学旅行的目的地范畴扩增,研学游产品更多样化。

  在广东,丰富的文旅资源成为发展研学旅游的天然优势。在石伟看来,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千年的历史文脉底蕴为研学课程提供了主题灵魂;又地处海陆交汇处、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这也为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空间条件。

  需求之下,不少传统景区也抓住机遇、将资源禀赋与教育属性结合。比如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依托优质生态、开发出系列研学课程产品,将“学”打造成观光之外的新吸引力。景区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到丹霞山研学游、科研考察的团队人数超15万人次,景区也被评为国家级研学基地。

  自带教育特性的文博场所,亦在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第二课堂方面做出颇多尝试。比如改变过去参观的单一体验,增加沉浸式体验和动手实践活动。今年暑假,就有研学团走进湛江南渡窑展厅,亲手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此外,南方报业小记者研学营暑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在珠影体验配音,于企业展厅探访AI机器人、到著名企业寻觅中医药文化……愈多场景也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成为研学的新载体。

  单一主题、区域的研学产品,还通过线路实现有机串联。近年来,依托湾区建设一体化的优势,广东积极推动与港澳间的研学联动,通过组织三地互游、加深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暑假还发布了“文博艺术游”“海丝探秘游”“人文历史游”等十条主题精品线路,鼓励更多港澳青少年来粤研学、游学。

  为进一步提升研学旅行品质、丰富度,今年6月,广东更首次开展了特色研学产品征集。围绕“文化+”“红色+”“绿美+”“智造+”“科技+”等主题,征集已成型的优质研学产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广东研学劣势

  天气因素 夏季高温影响户外研学体验

  暑假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集中期,不过暑期也正是广东高温天气最集中的季节。

  以广州为例,刚刚过去的7月,广州出现了5次高温过程。分别出现在7月1日、7月5日—10日、7月13日—15日、7月17日、7月22日—26日。其中,7月5日—10日和7月22日—26日高温过程达到了严重影响等级。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广州平均气温29.7℃,较常年同期偏高0.8℃,广州各区平均气温在29.2℃—31.2℃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区偏高0.5℃—1.1℃。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25日白天,广东多地受到了台风“格美”下沉气流影响出现高温天气,其中连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录得最高气温40.3℃,成为全省当天气温最高的国家基本气象站,与7月24日同样为40.3℃的韶关并列为今年以来全省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最高值。

  “高温天气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金稳指出,高温会降低研学体验的舒适度,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积极性,高温也会导致很多户外的项目受限,从而影响了研学项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仅热,还很湿,在广东,湿热的夏天是最难熬的。”学生家长杨女士是在广东工作生活多年的黑龙江人,她表示,暑期虽然是夏季,但是在黑龙江已经很凉快了,“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穿羽绒服,因此我们还是计划让小孩到东北去玩,顺便回老家一趟。”

  资源挖掘 尚需加大力度挖掘特色资源

  “广东具有丰富的研学旅行资源,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非遗资源、数量众多的高等学府等,但应当注意到,广东还有更多的特色资源。”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南京等研学旅行火爆,一方面是因为集中了大量的高等学府,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悠久的历史文化。

  该人士指出,广东研学旅行最大的特色资源,其实是以经济发展为底色和依托,数量众多且全国全球知名的制造企业、高科技企业,包括华为、腾讯、广汽、大疆、格力、美的等大企业,还有各种制造业里的“隐形冠军”,它们都对家长和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高科技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曾联合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过小记者研学营活动,近40个名额迅速被“抢光”。小记者们带着好奇与激动前往深圳东莞,走进机器人编程的奇妙世界,在导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川剧变脸AI机器人。

  当然,广东的特色研学资源不仅仅在于高科技,广东还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总长度达到4114千米。在这四千多米长的海岸线上,拥有众多的海滩海岛,更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景点“南海I号”古沉船,广东不仅以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海岸线更是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广东学生出省参加研学活动较多,外省来广东研学的学生相对较少。”唐金稳表示,其实广东研学资源非常独特,文化自然资源丰富,比如围绕广府文化、岭南文化、潮汕文化创开发了系列研学产品,但是全国范围尚未形成明星产品。

  专家观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金稳:

  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大湾区区域联动研学平台

  从全国范围来看,研学旅行的发展呈现了四大较为显著的趋势:一是主题多样化,研学旅行的主题越来越丰富。二是产品个性化,越来越多的研学机构提供定制化服务。三是产品科技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研学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四是市场规范化,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不断完善。

  广东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多样的自然资源,区域创新优势、大湾区区位优势均较为明显。广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可以为学生提供科技研学和职业体验的丰富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广东研学产品如何迈上新台阶,我认为应当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大湾区区域联动研学平台。建立统一的研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研学教育资源、旅游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跨区域整合与共享。二是合作开发区域特色研学项目。结合各自的优势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和线路。例如,深圳的科技创新、广州的历史文化、香港的金融教育、澳门的多元文化等,通过合作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研学体验,提升研学旅行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此外,还要进行国际化宣传推广,利用大湾区的国际化优势,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广大湾区研学旅行品牌,吸引国际学生和学校参与大湾区的研学旅行项目,提升大湾区研学旅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提升研学产品的内涵,杜绝走马观花式的粗放型产品开发,坚持精品化的研学产品设计,将“研”和“学”落到实处。

  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会员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黄汉祥:

  抓“科技+智造”优势,打造广东研学旅行品牌

  在我看来,广东研学旅行的最大潜力还是在于两大方面:科技与智能制造。科技方面,我们有腾讯、华为此类高新企业;佛山、东莞、中山等则在生产制造业领域全国领先。将工业科技元素与教育旅游融合,可以打造出广东独具一格的研学品牌,尤其对吸引外省学生来粤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鼓励、推动企业理解工业研学,认识其中的社会责任,更积极地向公众开放。对企业,这不仅是宣传的有效模式,更是推动提升的抓手:为更好承接研学,企业必须在规划管理能力、工厂容纳量等方面实现突破。在这方面,汤臣倍健等最早一批开展的企业已颇有成效,可参考其做出自身的尝试。

  当下,广东研学旅行已发展至规范化的阶段。要提升市场规范水平,我认为企业与消费者需共同努力。前者要“始于情怀、成于专业”,平衡研学中的教育与市场化关系,同时更主动参与认证,在对标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提升。开展研学业务的景区、目的地,要努力实现“三化”,即资源课程化、流程规范化、人员专业化,以区别于传统以“游”为主的接待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研学旅行需求。

  同时也建议广大家长及消费者,提升对研学旅行的认知。需意识到研学旅行并非春秋游一类的“游玩”模式,而是更偏重教育属性。因此,我们要关注到研学旅行产品的价值,去对应相应的价格成本,包括课程设计、导师成本等,实现更好的“双向奔赴”。(南方日报) 【编辑:李岩】